荷蘭賣房打怪記 - 終篇
- Inka
- 6月17日
- 讀畢需時 15 分鐘
已更新:6月18日
前篇「荷蘭賣房打怪記 ft.二度買房篇」提到,由於貸款的關係,買房跟賣房我們是同步進行。賣房我有請房仲,買賣房則是都問同一個貸款顧問,現在想想好像蠻划算的。雖然賣房不太需要貸款顧問幫你做什麼,但我還是問了很多針對賣房、有關於錢的問題。
那麼,賣房的決定總要有個醞釀起頭吧。
目錄
賣房原因
住了兩年的烏特小屋,我沒想過自己這麼快就要跟它告別了。它是我荷蘭的第一個家,每次出國,或是從台灣回來後,一進門聞到溫暖的空氣混雜著洗衣精味道,我的疲憊跟陰霾都會一掃而空。
搬到烏特勒支後,我常常一週進阿姆辦公室一到兩次:早上 7 點半出門,晚上去打羽球、跟球友吃麥當勞,混到快 12 點才回家。至於其他周間晚上,我都是晚上煮兩人份的晚餐,隔天要進公司的話,可以帶便當;在家工作的話,加熱很快就能吃了。有朋友約的話,我也都盡量約周間、沒有要打羽球的晚上。週末兩天,我會搭火車去鹿特丹跟男友見面,星期日晚上回烏特勒支,在車站的超市買一些菜後才回家。
這樣持續了一年半,我漸漸感受到身心上的疲憊。週末基本上沒有自己的時間:星期六到了鹿特丹,如果男友稍微遲到,心裡的委屈馬上直線上升;星期日回到家之後,雖然很開心回到自己的小窩,但想到要面對一到五的工作,周間晚上台灣的家人、朋友都睡了,也不一定每天都能跟男友講電話,有時候心裡的哀怨便是這樣慢慢累積的。
有一次,台灣的好朋友來訪、借住我家。她說:「你平日晚上住這裡,一個人吃晚餐,應該很孤單吧?這個家一個人住其實蠻空曠的,現在有我陪你吃了!」當時,我心裡其實有被小小衝擊。曾經,我雖然會自己吃晚餐,但餐廳也會有其他人用餐;吃完回家後,通常也會有室友可以講話。過去的我在台灣,實在不太有機會「孤單」。到了荷蘭,因為外食很貴,自己一個人住、加上在家工作的話,一整天不「實體」見到人可能就是我的家常便飯。我居然也就默默地習慣了。
我跟男友一直都有「同居」的共識。如果要同居的話,我們也同意,要一起買房子。至於我烏特的房子,看是要賣掉還是有出租的可能性。從 2024 年底,當男友在工作上轉為永久合約,我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找貸款顧問,並在 2025 年給自己的目標裡,寫上:一起買屬於我們的房子。
當時約莫在一、二月,我們大約看了 8 間房子。跟貸款顧問溝通我們的計劃後,我們有幾個選項。
以下選項,都是奠基在「我要先買到房子,有一個搬進去的日期,再來決定我的賣房交屋日期。」會這樣規劃,是因為我不想要「先賣掉我的房子」。這樣需要清空家具、找地方放,我也需要找地方暫住。這樣的大移動,對我的工作跟身心都負荷不過來。最佳狀況,是我可以一次把家具搬進新家,我不需要搬來搬去,清空房子後就能交屋。
不使用 Bridge mortgage,用我們兩個的年薪能借到的貸款去標物件。缺點是物件選擇較少。
使用 Bridge mortgage,預算提高,但是我必須要在申請 Bridge mortgage 前得到我擁有房子的估值。這個估值,可以從「買賣合約的成交價」上得到,也可以另外花錢,請第三方公司估值。
註:使用 Bridge Mortgage,當你的房子賣出去,你的利潤就會直接償還掉所有的 Bridge Mortgage。
令人膽戰心驚的是,我們跟貸款顧問有好幾次我們聽了都一知半解的會議結論,導致我們在得標後、申請貸款的時候,被巨大的時間壓力追著跑。第一,我跟伴侶有在途中加薪,這提高了我們能貸款的金額。第二,因為要賣我的房子,我們有 Bridge mortgage 的選項,但是金額是粗估的。第一和第二個的變化,導致我們最後在出價的時候「過於自信」,誤認這是一個不包含 Bridge Mortgage 的金額。第三,如果要走 Bridge Mortgage 這條路,要符合一些財務條件、我的房子最好要在一定的時限內賣出去。
選房仲及準備流程
大約在二月底,我啟動了賣房子的程序。由於先前沒有賣房經驗,我先在 Mijn Verkoop Makelaar 上貼出我要賣房的訊息,在 24 小時內就會收到不同房仲給你的 offer。有了市場行情後,我鎖定一間在我家附近很常看到他們廣告跟賣房看板的仲介。來回信件後,他們的老闆在某天親自上門來提案。
是的,我一開始不知道他們會親自上門,我還以為我人要過去他們辦公室呢。我當天還約了鄰居一起來聽提案,多一雙眼睛、耳朵,我也可以考慮更周全。
同個禮拜,我也約了第二間、之前賣給我房子的仲介公司。聽完兩個業務的提案後,我發現這兩間公司都比網路上的 offer 都還要便宜。回絕了網路上的 offer 後,我腦中展開了無數回合的二選一大決鬥。俗話說的真好,見面三分情,要我拒絕其中一間比想像中還要困難!
跟鄰居討論、沈澱過後,我決定跟第二間公司合作。兩個提案與公司在不同面向都有差異,譬如:建議出價(及背後邏輯)、售後抽成、公司是否為 NVM 認證、公司規模大小。第二間在前面的面向都是我比較偏好的,加上兩年前他們才賣過這間公寓,確定他們有經驗,我也比較放心。
確定合作後,我開始如火如荼地編排時程。要做的事比想像中多太多:
房仲幫我約 Stylist 跟拍攝照片的時程
初步整理家裡,Stylist 來看房、給意見要怎麼整理給攝影師拍宣傳照
依照 Stylist 的建議整理完、攝影師會來拍照、錄影、測量
填寫一堆銷售文件(房仲有天來我家幫我即時翻譯)
房仲請我檢閱 Funda 的銷售文案
約定看房日期、給鑰匙
要想像這些都是在平日上班時間完成的,我還真的很幸運有一份不需要天天進辦公室的工作。
三月中,我有一個 8 天的假期,很早就排好了。我特別讓房仲在那週帶看房,因為沒有人住的話,我就不用再另外整理家裡。
記得在我出門前,我跟伴侶收到了我們買房得標的好消息!我們馬上打電話給貸款顧問,開始展開貸款申請。這時候我們才得知 -- 我們出價的金額,光是我們兩個的年收入是不夠的。這個資金缺口可以透過 Bridge Mortgage 或是賣房子的利潤補齊。如果我們是在賣掉我房子前要接手房子,我們勢必是要申請 Bridge Mortgage。
確定需要 Bridge Mortgage 後,貸款顧問需要我提供的文件,就是我賣掉房子的買賣合約了。我跟貸款顧問說,我下禮拜有約看房,希望下下禮拜就可以給你合約。
我出門前很緊張,不只要準備旅行的東西,也確保家裡在我離開時是非常整潔的。看房千萬不能出任何差錯,我希望來看房的人會喜歡我家、出個好價錢。
事情發展不如預期
第一個噩夢大約就是從這時候開始。在同個時期,我們這棟大概有 3 間同時在賣。其中一間比我早一天上架,內裝看起來非常可愛、廚房也比較大。上架後隔兩天,我們約了大概 8 組人來看房。我問房仲:「我怎麼感覺 8 組很少?這正常嗎?」房仲說,我這種小公寓算很正常。由於我沒有經驗,我也只能相信房仲、等待看房完成跟等待出價。
老實說,我那時根本沒辦法全心玩耍,因為所有事情對我來說都是第一次,我對於當時的狀況非常擔心。就算我希望看房的人可以再更多、看完房的人可以快點出價,這些事都是我沒辦法控制的。我唯一能做、也是我最不擅長做的事,就是「等」。
出價死線過後,很不幸地,我們沒有收到滿意的出價。最令我挫折的是,那個早我一天上架 Funda 的鄰居,據我的房仲消息,收到了 10 組以上的出價,賣了一個超高價錢。
我那時候還在接待從台灣來的朋友,根本也沒辦法馬上約看房,我只能等他們離開後,馬上整理房子再約下組人。
我對男友說:「如果真的有上帝,那他一定在跟我開玩笑。」我的房子真的有這麼差嗎?為什麼那些沒有標到鄰居家的人,來看我的房子後,竟然連出價都不出?大家不是應該搶著買房子嗎?為什麼有好物件不標?不是大家都跟我說,我的房子很好賣嗎?
由於一開始有「很好賣」的期待,這樣的結果對我來說已經是種「侮辱」了。男友也只能安慰我,還好我們開始的早、還有時間可以賣,不要太擔心了。
討價還價的買家
之後約了一天,有兩組人願意來看房,我收到兩組出價,較高出價者沒來看房。房仲建議,為了避免糾紛,最好還是請他們來看房。
那天是陽光正好的星期五下午。由於沒有其他更快的時間是出價者與房仲能夠喬到的,當天由我親自帶看房。我跟鄰居在屋外的長椅上聊天等待、一起幻想著這組人會是怎麼樣的人?我很期待這天看完之後,我們就能儘速簽約了。
來的是一對中國情侶。我們用英文自我介紹後,女生聽我的名字就問我會不會說中文?我說會。當下有閃過一個念頭要不要強調自己是 From Taiwan;但是為了保險起見,今天的目的是要賣房子,我當下決定還是不要冒任何不必要的風險,硬是把那句話吞回去 XD
女生顯然是主導對話的人。她說她有下標這棟好幾個物件,因為剛好都在賣。鄰居賣很好的那棟她沒得標,不過只要是出價者,成交後可以透過 Bidding log 知道成交價格。「我發現價差很大,我標妳這間是最高出價者,但是隔壁那間最後是以更低的價格賣給其他人。不曉得你知不知道,前幾天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貶了很多,不知道你這邊有沒有空間可以算便宜一點?如果不行的話,是不是能送個傢具?我看你把傢俱都維持得很好。」
等等,這跟我的想像完全不一樣啊?她現在是在討價還價嗎?荷蘭房市沒有給你這樣討價還價的欸?
她仗著自己是最高出價者的優勢,反過來對不止一間賣家施壓。她還特別提到,其中一間賣家的房仲說她降低三千歐元的出價「Still interesting」,不過他們截止日期還沒到,就先收到我這間得標的通知了。
送走他們之後,我馬上打給房仲說明狀況。我房仲很驚訝我會遇到這種情況,但還是安撫我說,週六會試著聯繫他們,再度微微施壓,說我們不讓步,把談判方向導向對我們有利的情況。
我不是沒想過讓步。我就算讓了那三千歐,他們的出價還是比另一組高很多。我要的是錢嗎?我覺得不是,我是很想要趕快了結這一切!但是,如果我就這樣讓步了,我心裡真的很不痛快。
自從做出要賣掉房子的決定,我沒有一天不捨得。我想要下一任主人也跟我一樣喜歡這個小窩、在這邊找到歸屬感。自從開始約人看房後,我得到的只有冷冰冰的信件說「在哪天、幾時有新的預約」,還有在 Move.nl 上 last minute 的取消預約、沒有 personal note 的出價申請。其實,如果哪天哪怕有一個人告訴我,他真的多想要、多需要這個房子,但是他沒辦法 overbid 太多,我都會想要選擇這樣的買家,而不是沒看房卻到處出價、最後討價還價的買家。
隔壁鄰居好友知情後,隔天傳了一封很長訊息給我,說她很懂我的挫折跟為難。我們都視自己的公寓為「家」,對它是有很多情感的。這個女生顯然很懂談判,但是她的做法讓我們覺得這個買賣僅僅是一場交易 — 感覺她不是真的很想要這個物件,而只是想要 get a good deal。
經過一個週末的沈澱後,我決定踩死底線,不降價、不送傢俱。那位買家也不吃硬,最後也就不了了之。
更可惜的是,第二個出價者,在等了她一週後,她貌似選擇了另一個成交的物件。結果,這場戰役還是沒辦法結束。
要買房的人都去哪了?
後面兩週,有陸陸續續再約人看房。不過,有興趣的人並沒有想像中多。好不容易約了兩天的看房,我也抱持著「這是最後一次整理家裡了」的意志力、努力讓每一天好好地到來及結束,最後卻發生好多次看房者都在最後時刻取消、甚至根本也沒有取消,直接 no show。
太誇張了,到底認真想要買房的人都去哪了?為什麼要約看房又不出現,浪費我整理的時間、房仲的時間?真的很沒水準。我有一次忍不住跟 ChatGPT 傾吐我的怨念,它說道:「現在想像你在過濾不合適的買家,也許會覺得自己有更大的掌控力。」想想也是,我不讓那對中國情侶買到我的房子,就是在行使我身為賣家的權力。
整個四月,我基本上都在焦慮房子的事。因為我們標到的房子,要提交銀行貸款證明的期限快到了,我們來不及在死線內提供買賣合約(因為還沒賣出去),只好另外再花一筆錢,讓第三方機構估值,再以估值報告去申請 Bridge Mortgage。雖然多花了一筆錢,但至少我可以拋開時間壓力的賣房子。不過,還是盡快把房子賣出去。因為拖越久,交屋期限越後面,我們要償還 Bridge Mortgage 的連本帶利金額就會越高。
真的不敢相信,我的房子賣超過一個月還賣不出去。令我最挫折的還是:鄰居們明明都賣出去了。我的房子到底哪裡不好?我每次回家,看著鄰居的賣屋看版貼著「Verkocht(譯:Sold)」的貼紙,心裡就羨慕嫉妒恨。
大部分的買家都知道,Funda 上的物件只要上架時間越久,越讓人起「這物件是不是哪裡有問題」的疑心。總之,我跟房仲都在考慮要把我的物件「重新上架」,剛上架的熱度通常也最高。因為中間陸續還有零星看房,為了不讓看房者因為「重新上架」這件事而判斷我們「很著急」、進而出較低的價格,我們遲遲都沒有做這件事。很好笑吧?就算沒人來看,房仲也堅持我們要營造出「房子詢問度很高喔」的高姿態,因為這樣才會讓大家出好價錢,他們也能抽更多錢。
這個過程讓我想到我第一次找工作的時候。我很努力的包裝自己、希望被人看到;但因為種種原因,大家不是沒看到,就是看到了,但沒興趣進一步了解。不同的是,找工作我可以持續投履歷、傳訊息;而賣房子只能「等」有人主動聯繫,賣家能做的事不多。另一個面向是,找工作的籌碼其實比較低,因為你知道市場上跟你一樣、比你厲害的人很多;賣房子的話,我還是相對有信心,因為我有一個市場公認的好物件,稀缺性也在。
我朋友很驚訝,身為賣方,竟然會經歷這種事。大家都以為,賣家都是爽爽選出價而已。我這次學到,當市場上有很多跟你類似的物件同時間釋放出來,買家可以選。再者,並不是所有約看房的人都是認真「馬上」就要買房的,很多人出價都只是去試水溫 -- 畢竟,看房跟出價都不用錢、得標了可以放棄、沒得標也可以免費透過 Bidding log 知道市場行情。房仲說很多人都這麼做,雖然他們很討厭這種行為,因為這是浪費房仲跟賣家的時間,但是這就是現實。
男友曾經跟我說,或許降低出價有用?我光是想到要降價出售,自尊心還是大受打擊。我認為他低估了我房子的價值,只是想要盡快脫手房子。而我,房子的主人,始終很難過心裡的這一關。
重振旗鼓再出發
在 no show 的同一天傍晚,我傳給房仲一長串的訊息,開門見山說明我並不滿意現況。我一一列出對他們服務不滿意的點、我的期待是什麼,以及我必須看到改變。最後,我暗示了有在考慮要換房仲。低潮了一個週末過後,我從鹿特丹回到烏特的家。我不得不思索所有能讓我賣出這個家的選項 -- 我決定降低起標價、重新上架 Funda,讓新加入的潛在買家都能收到新物件的通知。
房仲在週一早上打電話,表示他收到我的訊息,對於我經歷的一切感到很抱歉。他會依照我說的,降低售價、重新上架、買顯眼位置廣告、替換照片,費用全部由公司吸收。這天,已經是四月的倒數第二天了。真的該做個了結了。
從此時起,上帝似乎願意開始眷顧我。我們在 24 小時內收到 11 組預約看房,已經比第一次上架時還要多了!很大的一個決定因素也是,四月底五月初,我是這棟唯一要賣的。在沒有其他競爭對手的情況下,買家就不會這麼三心二意。我還突發奇想地要在桌上留下小紙條,想說打溫情牌有效的話,能加一分是一分(豁出去了)。
最後,我們約了同一週的星期四、五看房。看房的同時,我在隔壁鄰居家工作,祈禱著不要太多人爽約。等到時間結束,我快速跟房仲討論他感受到哪些人會標、哪些人不會。房仲說:「你的小紙條很有效,有幾個人主動注意到,驚喜地問說這是屋主寫的嗎?」
"If you work from home often like me, you wake up in a cooling room, walk to a sunny living room to start your day, and enjoy the sunbath on the bench outside."
房仲稱讚說,我寫得很好。這個紙條會讓人微笑、留下好印象。
好的結果值得等待
由於隔週一是國定假日,我們出價截止日期設在隔週二早上 10 點。
不誇張,我從週五晚上開始,大概每隔半小時就會刷網站,看有沒有人出價。我試著出去走走、轉移注意力讓時間流逝地更快,但還是忍不住手癢地時不時刷新頁面。週日下午,我跟男友去植物園走走;週一上午,我們一起去玩了密室逃脫。
在跟男友家人吃午餐的時候,我照常刷網站,接著不敢置信地盯著螢幕上的數字。我急忙打斷男友跟家人的對話,說我刷到第一個出價了!而且金額很高呢!我內心激動、狂喜,但更多的是鬆了一口氣。終於!終於!有人看見我家的美好了!
因為有前車之鑑,我還是想要看到更多的出價、確保我們是有選擇權的,才能算真正放鬆下來。我在週二去公司的路上,還是不斷地刷網站。據說,大部分的買家都會壓死線出價。因為如果有請房仲的,有時候會透過內線消息,得知目前已經出價的金額,進而確保自己的出價更有競爭性。如果在最後一刻出價,可以將資訊洩露的風險降到最低。
記得那天早上 9 點到 10 點之間,我刷到了更多出價,金額有比較低但也是 overbid 的,也有越疊越高的。我看著那些數字,心裡只感到不可思議。真的有人要出這麼多錢買我的房子?為什麼跟一個月前差這麼多?管他的。那時的我,剛好工作上有會議要開始。儘管我很想馬上打給房仲,我並沒有太多時間處理情緒,我只想著,我是不是終於可以結束這一切了?好漫長、好煎熬的過程啊。
最後,我們幸運地跟最高出價者簽約了。雖然對方簽約的時間拖得有點太長,我在三天冷靜期也很煎熬,還好最後都順利落幕。幸運地是,買家同意在蠻短的時間內接手房子,這跟我最初預計交屋的時間,只差了兩週左右。以中間歷經一個半月的賣屋 delay 來說,最後的結局可以說是非常圓滿的。
我在五月中把家裡清空、入住鹿特丹的新家。下一個週末,我回到烏特,最後把房子清潔一遍,鄭重地貼上「Verkocht」的貼紙,內心實在是五味雜陳。那天下著毛毛雨,我祈禱,在交屋的那天,買家看到乾淨的屋況能感到滿意;我祈禱,我不要忘記這間小屋帶給我獨一無二的歸屬感。在我人生中數一數二徬徨的時刻,這間小屋是我重新出發的起點。感謝有緣分來過我烏特小窩的家人、朋友,陪我共享著在這間小屋裡的回憶。
我的結束,是別人新的開始
在交屋當天,也是我最後一次以屋主身份踏進這個房子裡。我沒有太多傷感,更多的是緊張。跟鄰居寒暄幾句後,我的房仲、新屋主跟房仲同時現身。我身為唯一不是荷文母語者,能跟他們的交流實在有限。跟我當初接手這間屋子的狀況很不一樣。前屋主雖然英文沒有很流利,但很努力地跟我解釋房子的各種細節,也跟我交換 WhatsApp 讓我有問題可以聯繫他們;不過這次,新屋主似乎非常內向,也不太跟我眼神交流。在 Notary 聽那些主要是講給買家的人聽的話,很像回到兩年多前,我在房仲的陪同下,吃力地聽著現場荷翻英,認知到自己是一個房子的主人了。雖然只有兩年短短的時間,這個房子又要有新的主人了。對我而言是個結束,卻是她新的開始呢!總之,我們在公證人前握了手、交鑰匙,恭喜她入住新家。
落落長的故事,希望能讓大家一窺在荷蘭賣房的眉角。我實在只有買房運、沒有賣房運。歡迎要買房的各位可以來跟我握個手;要賣房的大家可以多留意:不要挑在很多鄰居在賣的時候上架、不要以為預約看房的人都是認真買家。還有,銷售照片的角度、有沒有陽光照進屋子真的很重要;如果能花一點錢做軟裝再賣,一定會賣得更好。
為期兩個月的煎熬,謝謝自己挺過來了:在必要的時候硬起來踩穩底線、讓房仲知道事態發展影響我的嚴重程度。沒有鄰居好友借我植物、借我放雜物、借我地方工作、聽我抱怨,我沒辦法在不請假的狀況下賣得順利。也謝謝伴侶幫我修繕細節、看我崩潰好幾次,及他的家人幫我禱告。謝謝爸媽幫助我,讓我這兩年在荷蘭有第二個家。是時候說再見、跟打造另一個新家了。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