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在荷蘭找工作到底多難 ?死亡很多次的初心者視角


2021 年,四月底的 Groningen 鬱金香花田



相信對於很多在荷蘭的留學生來說,未來能留在荷蘭工作是一個常見的夢想。除了薪資福利較台灣好,Work life balance 的落實更是沒話說。但不得不說,網路上有好多在荷蘭找到工作的心得分享,但對於一個死亡很多次的人來說,內心不免有種羨慕忌妒恨的情緒,然後漸漸地拒絕看這些成功人士的心得(就是我啦,我就度量很小 XD)。


這就是為什麼我要趁還沒找到工作的時候打這篇文,因為我想讓更多人知道,在荷蘭找工作到底多難。


之後如果哪天成功了,我可能也會寫一篇文,然後被拒絕閱讀,哈哈哈!沒關係,至少還有這篇文陪伴你。


我是一個初心者:帶著一年臺灣的工作經驗、沒辦法靠荷蘭文溝通、不會任何一個歐洲語言、也不知道自己確切能力在哪的人。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,唯一知道自己很願意學 -- 只要有好心人願意給新鮮人機會,我們就會把它視為貴人的那樣為他工作 -- 殘酷的是,在就業市場緊縮的狀況下,企業更偏好找有相關經驗、或是不用另外申請簽證、會多個歐洲語言的人。


除了很多企業直接表明職缺只給「持有荷蘭工作簽證權利」(*註一)的人申請之外,也有非常多企業表明,申請者要有在「國際企業」工作的經驗。


講白一點,我就算在荷蘭念碩士,沒有國際工作經驗、又不會說荷蘭文,就是沒什麼說服力啦。


說到我的找工作之旅,或許可以從我本身碩士科系要求的「實習」開始講起。我的學程總共一年半,包含一年的課程,及半年(自己找的)實習。順利的話,我預計 2020 年的 9 月可以在一間企業開始實習,並結合論文題目與企業實際想解決的問題。



在荷蘭從「找實習」到「找正職」的疫年


從 2020 年 2 月開始了找實習的旅程,履歷改了好幾版後,大約在 5、6 月有幾次面試,最後都還是收到了感謝信。


一直到 7 月,我終於放棄找實習,專心寫論文,同時下決心把目標放在畢業後的正職上。


大約在 11 月,我也做了 2、3 家大公司線上測驗的面試,每次都以為快接近終點了、已經在幻想畢業後的生活、沈浸在不真實感中,罐頭拒絕信還是硬生生打破我的幻想。


在年底,我忙著準備論文收尾跟口試,但每一兩天就會投出應徵申請,想說反正申請又不用錢,只是很花心力跟時間而已。我也想碰碰看運氣、希望早點遇到有緣的公司。


一瞬間來到 2021 年 1 月底,我過了 25 歲生日、通過論文口試,從 2 月起開啟「全職找工作」的模式,看著學生簽證到 4 月底到期,期許自己能在 4 月底前順利找到工作,最好能讓公司直接幫我辦簽證;不然自己申請 search year visa 還要花 192 歐。


不知道為什麼,全職找工作的時間比學生時期過得更快。越接近 4 月底我越焦慮,雖然跟很多過來人聊天,他們用各種親身經驗鼓勵我:


「我覺得自己在臺灣兩年的工作經驗好像都沒用。我也曾經挫折地問男友自己是不是應該要回台灣了...」


「如果沒有經濟壓力的話,我覺得你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,無論是海投還是有策略地投,你還是很有本錢的,壓力不要太大。」


「第一份我找了半年吧,別說我在臺灣還工作過 4 年,真的很難。加油!」


我很謝謝他們。雖然我知道,當下的辛苦只有自己能知道,別人只能聽你說而已。


我也知道,別人的建議對我來說不見得管用;因為背景不同、面試台風不同,個性不同,無論接收再多別人怎麼成功的建議,從接洽人資的那一刻開始,不,可能是履歷、coverletter 的用字選詞開始,故事的精彩程度就是由自己創造了。



從低潮到釋懷,再度低潮,再爬起來


中間,我經歷了很多心情上的轉折。


2020 年的 11 月,我還在全職寫論文中,當初因為有一家夢想公司的面試進到倒數第二輪,等了一個多月後,卻被罐頭信拒絕。我的情緒曾跌到谷底,哭已經是常態,並且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厲。


2021 年的 1 月底,我被兩家非常想進的公司拒絕,我又開始喪志,覺得自己在荷蘭很失敗、很想放過自己、想說回台灣算了。


幾天後,我又開始緊繃地投遞履歷,當中也請了人資朋友幫我修改履歷,大約在 3 月左右有三個面試機會。一家中國商、一家台商、一家荷蘭公司(但後來先找到人了)。面試中國公司第二關的 Manager 不滿意我,台商我則是去面試過後,因為自己對這間公司感覺不對,主動婉拒接下來的流程了。


這個階段過後,我開始有點「享受」失業找工作的過程,因為我也想挑自己喜歡的公司,而不是為了留下來,貿然進一家可能待著比待在台灣還不快樂的公司。


2021 年 3 月中,我開始上 Google 的線上課程。據說拿到證照就可以幫新鮮人大加分,於是我開啟了像是 50 天的密集碩士課程。規劃半年的課程,因為我沒有正職工作,我努力每天上課,並在 5 月初拿到證書,開始期待之後的求職之路會更順利。而上課的過程中,我有刻意減少投履歷的頻率,不然我一整天會壓力太大。


2021 年 5 月初時,我猛然一想,自己距離上一次面試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,而這當中我都有不停地在投履歷,卻都沒消沒息。而在一次與德國朋友的視訊,聽聞她在德國找到工作的喜訊,我卻忍不住再度憂鬱崩潰,她看著我很心疼,想盡各種方式鼓勵我,希望我不要放棄。


加上其他的私人情緒,我真的開始做出一些之前不會做的事:把自己鎖在廁所、或是大半夜想出去睡街上等等,反正就是想任性地做看起來很怪的事。反正我覺得我大概得憂鬱症了,做這些事也剛好而已吧。


「你才沒憂鬱症。」我室友跟我說。


其實我自己知道,我憂鬱的情緒在晚上最嚴重,我睡一覺起來,白天就會好很多了。



讓本初心者回血的 LinkedIn 金句


不知道常滑 LinkedIn 的人知不知道,常常會看到三種類型的文章:


  1. 經過重重難關後終於找到工作文

  2. 公開自己收過多少拒絕信後,要也處在相同困境的人相信自己,不要放棄文

  3. 呼籲人資跟公司不要再要求 junior position 要擁有 5 年以上經驗的人 文


對,超多這種,看久了也會很煩。


首先,我發誓我不會特別在 LinkedIn 上發一篇文說自己找到工作了,因為那樣很討人厭;再來,我看這些文章都很多人按讚、留言,不知道是不是知道現在發這種文章就會觸及很高。


講這個幹嘛?因為我就是看到了 LinkedIn 上某篇分享,我居然不覺得它討厭,因為它真的把我從深淵拉上來了。


那篇文章的大意是:


「你要記得,你現在會選擇這麼辛苦的路,是因為你在追求更喜歡的東西。」

這篇文對我來說,每個字都在發光。


對,如果我是在追求喜歡的工作環境跟生活,那我為什麼要感覺這麼痛苦?


我覺得痛苦的原因是,這場耐力戰過度消耗我的自信,而我也把成功的標準設定在「找到工作」的那一個剎那。


如果可以一直不去想「成功」的話,我也要提醒自己,這些過程都是為了我更喜歡的生活。



什麼樣的人會比較容易找到工作?



畢業即失業二人組



自己經歷這一切後,大概了解因為自己缺少了哪些東西,讓自己死亡這麼多次,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升等。


首先,假如自己是荷蘭在學生,一定要把握申請實習的機會。因為很多公司的實習只開放註冊在荷蘭大學的在學生,所以至少不會被拒於「歐盟人」的保護殼之外。這方面,讀學士的人就比碩士生更有時間去累積實習經驗。


再來,我會希望自己至少有 2 到 3 年的工作經驗,再來唸碩士。當初真的知道的太少,念了碩士、畢了業才有一種被學校騙的感覺。(因為他們都會標榜校友都進入什麼樣的企業實習或成為正職,殊不知荷蘭的企業也是很重視工作經驗的。)


最後,可能還是人脈問題。假如我那天撿到錢包的主人是某間大公司的 CEO,也發揮神力找到我了,也許我就可以直接去上班吧(開玩笑,但還沒放棄這個幻想)。講真的,如果因為自己主動的 networking、多參與企業舉辦的講座、用盡洪荒之力去經營專業人士的人脈,我相信一定可以有效打敗詭異無解的 CV AI 篩選系統及眾多面試者。


其他像是語言能力、課外活動經驗等等,在荷蘭求職上都是蠻加分的。


因為疫情的關係,很多事情都要付出加倍努力,才容易被看見。這是一個無奈的事實,但也是一個事實。

我絕對不會是找最久的那個,但我也希望有天能對自己說:「謝謝你,你撐過來了。」


祝福看完這篇抱怨文的大家,都能找到那句撫慰自己心靈的話語;在某些只有自己才能了解的痛苦中,找到走下去的動力。



被拍的不錯的我。攝於 2021 年 4 月 @Amersfoort


*註一:持有 search year visa 雖然擁有在荷蘭工作的合法權利,但很多企業也很在意「未來」需不需要幫你辦工作簽證。這就是持有 search year visa 的人要回答「需要」的地方了,因為一年到期後,就得看有沒有公司願意 sponsor 你。

bottom of page